全球创新指数,新加坡亚洲第一,中国排名出乎意料
8月15日,2016年全球创新指数排行榜发布,新加坡全球第6,亚洲称冠,而中国首次跻身25强。
全球创新指数报告由美国康奈尔大学、法国英士国际商学院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联合发布,以82项具体评估指标,对全球128个国家和地区的创新指数进行排名,今年是第9次发布。
创新指数是这么算出来的
报告显示,新加坡近年来的创新指数排名稳步增长。
▲这张图信息量好大。(瑞士你真牛,荷兰过山车,香港。。。)
新加坡创新指数能雄踞亚洲第一,全球第六,除了因为商业环境成熟,注重知识产权的优势外,政府对创新的重视和高瞻远瞩也是功不可没。
早在1991年,新加坡就成立了科技局,并制定了国家科技发展计划,每隔五年拨款给研发和创新领域。
1991-1995年,新加坡投入了20亿新币,1996年-2000年投入了40亿新币,2001年-2005年投入了70亿新币,这个增长幅度,还真不是一般国家能做到的。报告也说了,新加坡现在是在创新投入方面全球第一的国家。
在2016年1月宣布的“研究、创新与企业2020计划”中,新加坡为未来五年拨款190亿新币。其中,86亿将用于生物医药、先进制造技术,城市方案以及服务与数码经济四个领域,其余的将用在学术研究、科研人才培养,以及为创新与创业提供支持。
此外,政府还积极成立新加坡创新机构和新计划,包括5月3日成立的金融科技署,正在筹建的裕廊创新区,未来经济委员会、未来技能和智慧国等计划。
李显龙总理说过,未来五年的拨款将维持在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 这是政府对科研发展投资“长期的承诺”。
“所有国人都应该有创新精神,才能为自己和下一代打造更美好的未来。”
不过,对于新加坡的创新,也并不都是成绩。不少专家认为,新加坡在创新方面,有很多局限。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加坡的年轻人缺乏危机感
作为全球创新投入最大的国家,或许是新加坡的环境太安定、太富足,不缺钱的新加坡年轻人反倒失去了创业者该有的危机感。不少有创业想法的人,总是怕这怕那,害怕出错,担心失败。其实,创业就该有不怕死的精神,拥抱失败,像一只饿狼那样向前冲。
2)新加坡创业团队节奏慢,缺乏执行力,过于追求程序和制度。
举个例子,如果你手头有一个很好的方案,想要约风投,在新加坡一般先要通过邮件与对方预约,安排会面时间,而这个程序短则两三天,长的话一个月也正常。但创业者不该这样,创业者是见缝插针,有空就钻的。只要有一点点空间,就要去问,“今天可以吗?那明天早上呢?”
3)目光太短,过于重视短期效益。
很多新加坡人会在网络上抱怨,外劳比例太大抢了本地人的工作机会和资源,或者科技取代人力,让很多人失去饭碗。可是很少有人去思考,为什么机会被抢走?如果员工努力思考和创新,就很难被取代。
4)工作时间太长,疲于应付。
新加坡是全球工作时间最长的国家,工作占据了新加坡人绝大部分时间。当加班变成常态,大家下班回家后就只想休息,而没有更多空余的时间去思考。其实很多创新的想法,都来自于心不在焉的轻松时刻。大负荷的运转很容易让人失去动力,最后安于现状。
还是回到全球创业指数排名,看下第11-30位的榜单。
有没有发现,除了一个国家之外,创新指数前30名的都是高收入国家/经济体?这个国家就是:中国。这是中国第一次进入前25名(去年和前年都是29名),也是一个中等收入经济体在创新指数方面第一次与高收入经济体平起平坐。
而且,在全部创新指数中,中国在本国人专利申请量、创意产品出口比例、知识型员工、15岁青少年能力(阅读、数学与科学)评估等10项指标中均列全球第一。
报告同时强调了中国2013 年提出的 “ 一带一路 ”战略的创新价值。,这种国家层面上的创新似乎充满了满满的正能量和示范效应。
2014年9月,中国总理李克强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提出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势态,希望激发民族的创业精神和创新基因。
今年早些时候,麦肯锡全球研究院曾做过一项关于创新能力的调查,用该研究院主任华强森的话说:“结果令我们吃惊,中国的创新能力远胜于世界对它的估计,甚至在一些领域已经达到引领全球的水平。”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们认为,中国做得最好的是聚焦顾客和效率驱动的创新。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经济体,中国有利于持续创新的生态系统超出了预期。而中国在创新能力上越来越多的成功,不仅有助于保证中国经济在正确轨道上增长,也将对全球经济产生积极作用。
各界对中国创新的评价,也说明中国正在实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举措,已经取得了积极成效,创新能力正在得到世界的认可。
欢迎关注新加坡眼,新加坡最大的自媒体平台。